樓宇智能化概念深入人心 曙光將至
據博思數據發布的《2017-2022年中國樓宇智能化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規劃建議研究報告》,我國樓宇智能化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537.51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6093.87億元。其中改造市場規模占比為47.3%;新建市場規模占比為52.7%。
2016年年一線城市豪宅項目紛紛面世,成交量創歷史新高,因此被市場稱為“頂豪元年”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,人們對建筑要求逐漸提高,智能化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產物。近日,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測算,2018年樓宇智能化市場總規模將達1.06萬億。
樓宇智能化市場曙光將至
在我國房地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,樓宇智能化市場隨之迅速成長,樓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、建筑智能應用細分領域的不斷擴張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強力支持,使樓宇智能化市場成為新掘金地。
我國樓宇智能化市場潛力巨大,目前,我國樓宇智能化市場需求主要由兩部分組成: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術的直接應用,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。存量建筑中,每年約3%(平均改造周期30年)的住宅以及6%(平均改造周期15年)的工業、公共建筑會進行智能化改造,并按住宅每平米80元、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計算,至2018年存量建筑智能化改造規模將達3800億元,CAGR為9%。其中,公共建筑改造規模占比最高達38%。
以住建部公布的2012年各類型建筑竣工面積為基數,假定2014-2018年住宅竣工面積面積年均增長11%,廠房倉庫年均增長8%,辦公商業服務用房竣工面積年均增長15%,則2018年新增建筑面積接近68億平米,CAGR11.4%。2012年我國智能建筑建設占新增建筑約30%,而同期新建智能化住宅占比中,美國為70%,日本為60%。假設該比例在預測期內年均增長3%,那么智能建筑面積將由2012年的11億平方米增長至2018年的33億平方米。
我國樓宇智能化市場規模預測
樓宇智能化在低碳、節能方面優勢突出,同時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多舒適體驗。我國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,加之政府對樓宇智能化建設規范化、科學化的引導,業內普遍看好樓宇智能化的發展。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分析測算,至2018年樓宇智能化市場總規模將達1.06萬億,2014-2018年CAGR為15%,其中建筑智能增量規模占比約64%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樓宇智能化概念深入人心 曙光將至
- BATJ搶灘機器人底盤產業,國資捷足先登
- 2018年全球半導體制造新設備銷售金額預計達到621億美元
- 英特爾、三星將目光移向了嵌入式MRAM技術
- 以“人”為本,國產焊接機器人渴望“翻身上位”
- 國內半導體產業逆勢擴張
- 13座城市試驗5G 5G要來了 都在布局5G業務
- 中國“芯”機遇“新挑戰”未來道阻且長
- 中國企業成半導體存儲市場新勢力 專利大戰即將打響
- 華為發布全新充電技術:5分鐘48%且不傷電池
最新資訊文章
- 樓宇智能化概念深入人心 曙光將至
- BATJ搶灘機器人底盤產業,國資捷足先登
-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機床再制造產業前景可期
- 2018年全球半導體制造新設備銷售金額預計達到621億美元
- 英特爾、三星將目光移向了嵌入式MRAM技術
- 中美貿易對全球50%的半導體造成巨大影響
- 2018年農業科技大突破 物聯網、區塊鏈科技助智慧轉型
- 極端條件下的大區域電網設施安全保障技術項目啟動
- 以“人”為本,國產焊接機器人渴望“翻身上位”
- 三星大力挖掘自動駕駛人才 明年或設立無人車芯片部門
您的瀏覽歷史
